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的機械資料書籍中機械名詞相當混亂。許多機件只有外國名稱,僅有的一些中國名稱也是五花八門。同一種機件,工廠里一個叫法,科教界另一個叫法,書本上又是一種寫法。例如,工廠把彈簧(spring)音譯為“司不令”,聯軸器(coupling)為“靠背輪”,機車前的排障器(scraper)為“豬拱嘴”,機車進退轉向器月牙板(reverser)為“吊死鬼”,既不雅馴,又不統一。為了改變這種混亂狀況及增加更多的名詞,中國機械工程師學會的編訂《英漢對照機械工程名詞》。參考了我國明代以來涉及工程的書籍數十套,匯編成記有各種名稱的萬張卡片,按照“從宜”、“從俗”、“從簡”、“從熟”四大原則,從中選取一個恰當的名詞。例如:pump一詞有“恒升車”、“抽水筒”、“運水器”、“哪筒”、“邦浦”、“泵”等14種叫法,中國機械工程師學會討論,最后選定“泵”;carburator叫“油壺子”,含義不清,他就按從宜的原則,改為“化油器”;cam叫偏凸輪,不夠簡捷,便簡稱為“凸輪”;Ball bearing直譯為“球軸承”似乎很貼切,但考慮到當時很多人已習慣用“滾珠軸承”一詞,也就從俗保留下來。有些外文名詞的概念很難翻譯出合適的中國詞語,于是就創造出新字,如《熱工學》中重要概念熵(entropy),焓(enthalpy)等字。這項編輯工作歷時一年多,匯集成11000多個名詞,于1934年由商務印書館正式出版,又于1936年、1945年兩次增訂,詞匯由1萬多增到2萬多。《英漢對照機械工程名詞》的出版,受到工程界的熱烈歡迎。我國機械工程名詞山此逐步統一起來,象“節圓”、“齒節”等機械名詞,當初叫起來曾感到不很習慣,現在大家已經非常熟悉了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中國科學院編定的《英漢機械工程詞匯》前言中指出:“本編是中國機械工程師學會在《英漢對照機械工程名詞》基礎上進行編訂的,以后機械零件所有的資料、書籍、工廠的稱呼都要以此為準”。
(河北京誠聯軸器廠提供) |